之後會將揭開經濟特質當成一個旅程,藉由逐步前進,了解每個步驟背後的意義:怎麼知道這些資訊? 為什麼要知道這個資訊? 可以怎麼解讀? 解讀的結果可以怎麼幫助我,看到企業清楚的經濟特質樣貌?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旅程,從最簡單的了解企業的過去開始......
營運大事記,不只是閒嗑牙的歷史故事,在其中你可以發現這間企業過去營運的蛛絲馬跡--就跟閱讀知名人士的傳記一般,藉由從企業年報、美國證管會 (U.S.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,簡稱SEC) 與企業網站、或專業的研究機構平台所提供的資訊,可以了解你所研究的企業是從哪些事業開始發跡、希望創造怎樣的顧客價值、過程中可能遭遇過哪些問題等等,透過了解企業在事業上的決策歷程轉折與變化,例如因應產業變革的新作法、併購、走入新市場、轉型、與其他企業合資等影響其結構的重要事件。也可對照他在營業成果變動的狀態下,有哪些實質的解決之道,以了解其因應經營變化的心態跟能力。
這邊就來說說惠而浦的故事了!

其後,在1950年改名惠而浦,並設計出使用至今的商標。除了洗衣機以外,惠而浦也逐漸開始推廣家電產品線的路。除了1950年推出乾衣機以外,1955年與Seeger電冰箱公司合併,開始銷售冰箱和空調設備,隔年則將產品線作一整合,以魔幻廚房的概念,推出包括視聽控制、移動洗碗車、自動煮飯機和可控制全屋活動狀況的旋轉電視螢幕,引起迴響。也開始向美國國外發展、與北美以外的客戶建立關係,例如投資巴西電機,在巴西家電市場佈局。並收購中央空調的Heil-Quaker。
1980年代,開始用收購的方式擴大品牌基礎,收購對象有KitchenAid、Philips的大型家電部門、巴西Multibras S.A. Electrodomesticos公司的Consul和Brastemp品牌;也與新興市場當地廠商合作,與印度的Sundaram Clayton與墨西哥的Vitro S.A,或用成立當地合資公司的方式耕耘南美與亞洲市場。打開市場同時,也在美國國內加強家電相關科技的研發,除了加強營運效益--降低成本和縮短上市週期外,也執行美國公用事業贊助經費的「超效冰箱計畫」,推出可以較一般標準多節能40%的產品,除了獲得環保獎項外,也成為IKEA唯一的大型家電供應商。同時,其洗衣機躍昇為市占率第一,整體市占率為14%。也開始為下一期的研發打下基礎。
1999年啟動「全球創新專案」,能管理靈感,把想法確實轉化成研發、投入市場的程序,並根據既有的市占率,鞏固全球品牌競爭力。其後研發出各種類的織物洗滌、保護技術,並完全收購在墨西哥成立的合資公司,提高在加勒比海、中美、南美的出口機會。並併購波蘭的Polar S.A.,提升在中歐的品牌形象與服務。2006年,是對惠而浦營運的重大發展,當年以舉債方式收購Maytag公司,此變成為擴張的重要轉捩點,在其後探討營運時也會將持續提到此次收購。2010年,惠而浦發布廚房科學學院,成為業界首家將廚房科學知識透過網路傳播的公司。
經過了解這些歷史變革,會發現很多企業現在都跟一開始成立時做的事不同了,例如松下電器(Panasonic)一開始是做電燈的燈座、LG集團的前身Lucky Chemical Industrial Co.是化學工業;而有些則保持本色,慢慢擴展並累積其既有的事業,就跟惠而浦、可口可樂一樣。這些就是每個企業的故事,了解這些故事,可以更清楚他們的轉變,就跟閱讀傳記,怎樣的人格是由怎樣的時代背景去養成一般。
了解過去概況後,因為知道事業的成長歷程,也可以幫助將現在的樣貌整理出來,「事業的現在」,就是下一部分會探討的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