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5月17日

歐洲變天苦掙扎,美國企業復甦季報亮眼


歐洲政局變天,顯示過去以來的撙節策略無以為繼;反觀美國企業在最新季報出爐,房建業、工業和零售業的表現亮眼,一掃陰霾,證實金融海嘯過後美國採行的新經濟路線已逐漸顯現成效。

歐洲經濟不振,連帶使得歐洲人民激發改變新局的意識,法國總統沙吉克連任失敗、希臘組閣不順,而德國現任女總理聲望也受到極大考驗。反觀美國,雖然是當年在金融海嘯的暴風中心,但經過四年的調養生息,以及貨幣寬鬆政策逐漸奏效,美國企業在這一波的企業季報中,已有產業出現明顯復甦跡象。

根據美國勞工部最新的調查報告顯示,目前美國企業的人才需求上升到四年來的高點,達374萬個職位,主要集中在營建業和製造業。

嘉鼎資本管理顧問公司研究部王依凡經理指出,在素有景氣火車頭意義的房建業,已見起色。王依凡以美國中低價房屋領導品牌「霍頓房屋」(Dr.Horton)為例指出,該公司在最新一季的財報表現超乎預期,銷售額、交屋數和積壓訂單量,都有兩位數的成長,表現強勁,而半年度盈餘更成長八倍,一掃金融海嘯過後的陰霾。

而在工業方面,根據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公佈的數據顯示,美國工業生產持續增加,當月美國工業生產比去年同期成長5.2,顯示持續復甦的跡象。以美國奇異電器最新公佈的季報顯示,該公司工業事業營收成長14%,達237億美元。

「春江水暖鴨先知」王依凡指出,從投資管理的角度來看,「總體經濟數據有時反而是落後指標,若要掌握經濟活水是否湧現,觀察企業的營運表現反而更能掌握先機。」

歐洲各國在金融海嘯過後力行撙節,反而越過越苦,法國社會黨領袖歐蘭德(Francois Hollande)當選總統,正是人民受夠撙節政策的民意反撲。

反觀美國在金融海嘯後,聯準會在眾議中走「凱恩斯路線」,用直升機政策大灑鈔票,貨幣寬鬆活絡市場,歐巴馬就任後,立即推動國會通過8000億美元的振興方案。並積極著手產業體質轉型,要把工作機會留在美國本土,當初反對派人士認為是燒錢之舉,但從最新一季美國企業財報出爐,除了初步化解美國是否會陷於「二次衰退」的疑慮,更可見企業的生機復甦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